郑海珠道:“对,磨枪管的匠人会随身带着铁锉头,若进到火药库时,碰撞出什么火花,也有风险。你看,王恭厂西北角是冶炼处,再过来的院子,应是磨铳磨枪和打盔甲的。再靠近池塘的那个院子,堆着的毡帐似的玩意儿,应是牛皮,缝甲的匠人们用。所以,池塘西北、西南的院子,肯定都不是火药库。火药库在池塘东南,谢天谢地,正好在我们鼻子底下。”

马祥麟听到身边人那一声由衷的“谢天谢地”,不免动容。

这女子时至今日,也算有名有利、得天子赏了几分青眼,却仍能与他们武人一样,对近在咫尺的险地,不会瑟缩逃命,反倒提了一股气血般,赳赳往矣。

而今日,谢天谢地的,不只是他二人所处的位置,还有所处的时辰。

东方既白,红日已经跃出地平线,王恭厂靠东的场院,也开始摆脱院墙的阴影,现出各样细节来。

“阿珠,有人出来了。”马祥麟忽然开口道,并且好像下意识一般,将望远镜又递回给郑海珠。

王恭厂最北端的一排矮房里,陆续走出来七八个仆役模样的人,如放出笼子的鸟雀般,散往各处场院,洒扫,开门,排布独轮车,翻拣牛皮,为将要到来的工匠们做好准备工作。

然后,其中一半的人,穿过池塘上的小桥,来到东南角,将一处四面通风的木廊下的麻袋,往一间大屋门口运。

由于离得近,这些动作,不必通过望远镜也能看个分明,马祥麟嘀咕道:“是运什么?瞧着吃力,为何不用独轮车?”

郑海珠道:“应是硫磺、硝石和木炭,做火药主要是这三种。独轮车用铁皮,摩擦容易打火花。所以这里是碾磨工坊和库房,没错了。那个堆麻袋的大屋,应是工匠配伍碾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