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说完往事,又问众人此行目的,小玖道:“大帅欲用兵,我等奉命查探伊州形势”。

这事儿徐胜倒是熟悉,遂在桌上画下草图,伊州地处天山东端(时称折罗漫山,匈奴称天山,遇山而拜)。山北有蒲类海,水草丰美,宜耕种,今已为庭州回鹘占据。

山南一州两县,都在山脚下,基本处于一条直线,几条小河形成三块绿洲。

最东的柔远县就是沿柳谷水这六部,共约两千口。往西二百多里是伊州,沿黑水有七八个部族,有两个唐人村落,州南有盐池,共三千口。再往西一百六十里是纳职县,据说有五个部族,也在两千口左右。

这线路便是丝绸之路的天山南道,自瓜州或沙州往西北,沿这条路往西七百里到西州。(也可走山北至庭州)。

三块绿洲养不了太多人,也就没办法驻兵太多,回鹘只在庭州有个千夫长部落,平日有一百多士卒。

“一百多个?”,小玖惊诧道:“千里之地,一百多个兵?

“嗯”,徐胜点点头道:“柔远县没有,州城有一百多,还有个回鹘部落,纳职县我没去过,听说有个堡寨,估计也就几十戍卒,回鹘人大多在西州,这里干旱贫瘠,他们不愿来”。

伊州山南就这三块小绿洲,而回鹘部落大多不善耕种,养不起太多人,从西州运粮又成本太高,无奈便是这种局面(大唐在漠北和西域驻军也面临这种困境,在伊州驻军时主要靠蒲类海周围屯田)。

回鹘人不愿来还有一个原因,这里往北靠近漠北,往南是河西的沙州和瓜州。地方干旱贫瘠,又靠近敌人,当然不会有部落愿意来,这便造成了这种千里之地驻军百人的荒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