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明朝的鸡蛋(第1/2页)
章节报错
随着大量人口的汇集,加上乌梁尔海的粮食种植的提升,连续几年的丰收,就顺应着畜牧业的随之爆发,首先是牛羊圈养的数目增长,而圈养业就是从平安府的农庄传播开来的,原因是成化年间西北的畜牧大多都是放养的,从来不考虑采用圈养,因为圈养需要更多的劳力去收集牧草,而随着农业种植的爆发,大量的红薯藤蔓,玉米、高粱秸秆及小米水稻的草料正好弥补了牛、羊、猪等牲畜的需求,在家养方面,就数鸡、鸭、鹅最为普遍,平安府农庄及养殖场大量养殖了这些家畜,特别是鸡、鸭的密集养殖产生了在明朝最为精贵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禽蛋,在明朝成化年间为例,折合成现在的计量单位的话,一斤鸡蛋的价值大概能换50斤大米。
鸡蛋大概8个一斤,以每人每天吃一斤大米来计算,一个鸡蛋的价值大概能值普通人一周的大米钱,可见多么珍贵。说到养鸡场,一般人都会想到一个很小房间里,一排排集中起来养很多鸡,其实这是现代先进技术,而在古代所有鸡都是散养的,产量很有限,现代人吃小麦都喜欢去壳,而那些去掉的壳则是畜牧业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非常廉价。古代并没有这种先进的脱壳设备,都是连壳一起磨碎了吃的,也就现在所说的全麦。所以鸡吃的也都是普通人一样的粮食,在古代一般人家里连人都吃不饱,哪里有闲粮喂鸡?
所以养鸡的一般都是大户人家,而且没有使用激素催生鸡蛋的鸡,产量也很低,鸡蛋是非常贵。所以平安府的养殖场也没有这种现代激素催生技术,养殖也是以放养为主,只不过把一定只数的鸡围一块地,圈养起来,定时投入草料食物,鸡、鸭的饲料来源大量的草料及养殖鱼的各种鱼虾,产蛋虽然不高,可顶不住数量庞大,除了能获得肉食外就是鸡蛋了,鸭子也是一样,这些大量的蛋类为了储存不坏,除了鲜蛋外就大量地做成了咸蛋、皮蛋、酒槽蛋、茶叶蛋等。
古代鸡蛋昂贵是有原因的,章子俊曾看到过《清史》中的记载,光绪皇帝特别喜欢吃鸡蛋,他每天早上和中午都要吃两个鸡蛋,一共是四个鸡蛋。有一次光绪帝在吃鸡蛋的时候就询问他的老师翁同龢,“鸡蛋如此昂贵的食物,老师可有吃过。“翁同龢是个明白人,转念一想就答道,”我曾经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吃过鸡蛋,但是平时那是万万没有机会吃这等珍贵之物。
光绪帝的爷爷也就是道光帝对鸡蛋更是视若珍宝,平时连吃都不舍得吃,只在偶尔嘴馋的时候吃上几个。有一个道光帝就问一个大臣曹振镛,”你家每个月吃鸡蛋要花费多少银两?“曹振镛十分机灵,于是撒了一个谎,他答道,“我自幼患上了一种怪病,这种怪病最忌讳的就是鸡蛋,所以我从来都没有吃过鸡蛋。"
古代鸡蛋贵不是因为真的很贵,而是在保鲜上,鸡蛋不能长久保存,又不能长途运输,所以往往在乡下有几亩田地的小地主能自家养一只母鸡所产的蛋,只能自家享用,或是就近拿到集市上贩卖,虽然鸡蛋贵也就是几文钱一个,而到了京城这种地方,市场中的鸡蛋就很贵,若是皇宫采购的话,到流入到宫中,那价格至少涨了数百倍,这一道采购链,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多少人的衣食生计都维系在采购鸡蛋上。
正因为养鸡不是随便一家农户能养的,就造成了鸡肉很贵,这种贵也不是说穷苦人家不能吃上鸡肉,反而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村,穷人能吃上鸡肉和鸡蛋,原因是因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跟外界联系较少,所有东西自给自足,内部消化。在交通便利,大的集镇上的农户及一般人家吃不起,鸡和鸡蛋价格偏高有关,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养殖几只鸡鸭。
在《水浒传》中出自第四十六回描写,当时石秀、杨雄和时迁三个人正准备投靠梁山。在投奔梁山的路上,杨雄、石秀还有时迁路过了祝家庄,三个人晚上留宿在了祝家店里。后来时迁偷了店家的用来打鸣的公鸡,把它给吃了。小二凶恶地说了十两银子都不能了事,十两银子大家可能没有感觉,不就十两银子吗?其实一只鸡没有这么贵,按照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算,明朝成化年间,三钱银就能买一只大鸡,可是三钱银只能买到一斤的鸡蛋,可见鸡蛋比整鸡更贵些。
章子俊小时候生活在江南的一个山村中,当时家中养了一只公鸡四只母鸡,每当母鸡下蛋时奶奶总是第一时间把鸡蛋从鸡窝里拿出来,放在一只装满谷糠的瓮中,平时家中舍不得吃积攒下来,吃鸡蛋只有逢年过节或是招待客人时才有,这种农家的鸡蛋,时间久了容易坏,所以每隔一段时日就拿到集市上去卖,就是自己舍不得吃换成钱后贴补家用,几百年来正因为老一辈人对鸡蛋看得金贵,才当成了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