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纸电视这种事,在网络和自媒体还没有发展到招猫逗狗都能上个热搜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意义。

对于逐渐置身于时代舞台中央的老板们,热衷于报纸版面和电视镜头的不在少数。

而这些,又离不开传媒的“中介”。

传媒在“中介”过程中,又有聚焦与筛选的功能,主要人物、次要人物、边缘人物及其话语特点和价值立场,逐渐开始有了分化。

上到国家级,省级,下到一些行业媒体,区域媒体,甚至山寨的报刊、杂志,电视台,琳琅满目,八仙过海,各有各的人物故事。

在哪张垫桌子的纸上看到对某个老板的采访,报道,事迹描述,似乎每个人都遇到过。

熟知这一段历史,并且有了社会传播学理论和大量资料作为支撑的李乐,把这种现象分成了三个阶段。

一是改革之后,开始的传媒对厂长型企业家改革意识的鼓掌与欢呼。乔光普到步新生,牟奇中,从马胜力到褚石建、张锐敏,他们被当成勇士、破冰者大肆宣扬。Ъiqikunět

接下来中间十年,企业家们开始反身利用传媒进行品牌宣传。企业与媒介逐渐成为合作伙伴,牵扯到利益中的各种公关稿、捧臭脚的文章也甚嚣尘上。

再然后就是新世纪以来的企业品牌个人化模式,企业家传媒形象“新偶像”的手段,更注重对自身形象自觉加以利用和开发。比如二马,东哥,还有房地产、科技行业的那些大佬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