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保命符(第2/3页)
章节报错
朱楩此刻身处遥远的思明府,对于朝廷正在发生的这场重大案件,他心知肚明。然而,他却选择了置身事外,并不愿参与其中。确切的说,他不愿意去改变这场对后世考试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案件。因为自这场案件之后,分地取士才真正开始形成。这一举措,无疑给了那些地处偏远、教育资源匮乏的学子们一个难得的出头机会,让他们有了实现梦想的可能。
而考官刘三吾与白信蹈等人到底有没有包庇同乡,及第的那些南方学子到底有没有舞弊,朱楩对此表示怀疑,他更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巧合。然而,这些人确实很冤枉,因为他们成为了朱元璋稳固南北统一大局观的牺牲品。因此,朱楩一直没有发出战报,尽管每次战局有重大突破时他都可以发送,但他还是选择将其压到现在才发出。实际上,这份战报对于那些被冤枉的人们来说,就像是一张保命符。朱楩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至于朱元璋最终是否会处决他们,他也无法控制。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无法干预朝廷的决策。
京城昭狱之中,气氛凝重而压抑。年过八旬的刘三吾和他的一家老小被关押在一间狭小的牢房里,周围的几间牢房里则是白信蹈、张信等一众考官以及他们的家人。
“刘公啊,我等确实是被冤枉的呀!不知道陛下会如何处置我们呢?只希望能放过我的家人啊!”张信一脸痛苦地向刘三吾哭诉着。作为洪武二十七年科举的状元,张信对此次案件完全是秉持公正的态度处理的。这可是他进入仕途后的第一桩大事,自然格外用心。然而,由于初入官场,不懂得揣摩上司的心意,张信过于耿直地处理了这件事情,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自从被关进这里以来,他一直在向刘三吾诉苦,认为凭借刘三吾的威望应该能够保住一家人的性命。
刘三吾虽然已经年逾八十,但头脑依然清醒。他缓缓说道:“这件事,不能说你做错了什么,当然,陛下的考虑也并无过错。问题在于,我们秉持公正却无法圆满解决这个问题。”
张信神情黯然“我寒窗十年,一朝中榜,本想以所学报效朝堂,没想却落得如此下场,实乃我之命也。”
白信蹈自嘲的笑了一下“我等之命也不过就是用来稳固和平的基石罢了,只不过史书不会如此记,上面只会有我等包庇寻私,终是死了还得受尽后世子孙唾骂。”
刘三吾骂道“休得胡言!如今陛下不杀我等已是皇恩浩荡,你们切莫再说如此大逆不道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