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晋中市(18)(第3/5页)
章节报错
一、历史沿革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前782年),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为了防御外族侵扰,在旧城垣上进行了重筑扩建。清咸丰元年(1851年),平遥城中的商人对城墙进行了重修。然而,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侵略者占据平遥后,城墙遭受了人为破坏。尽管历经沧桑,平遥古城墙仍然屹立不倒,成为平遥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二、建筑格局
平遥古城墙呈方形,周长64公里,高约12米,平均宽5米。城墙底部因地制宜,底宽建到了八到十二米,墙体外侧以条石为基,并砌筑了具有掩体功能的垛口墙,数量多达3000个。城墙上有小敌楼72个,传说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象征。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东南角建有奎星楼1座。城墙顶部铺砖排水,外墙每隔5米筑有敌台1个。
三、特色与功能
1 防御功能:平遥古城墙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其设计充分考虑了防御的需要。城墙高大坚固,垛口、敌楼和炮台等设施完备,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2 文化功能:城墙上的72堞楼和3000垛口,寓含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这些数字不仅是对孔子及其弟子的一种象征,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
3 建筑风格:平遥古城墙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北方城池的典型特点。城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周围的古建筑群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平遥古城的独特风貌。
四、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