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该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具体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

发现时间:1953年,丁村遗址在配合国家基本建设挖砂工程中被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

保护级别:1961年3月4日,丁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8日,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二、历史沿革

首次发掘:1954年9月至11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古脊椎动物与人研究所前身)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文物局前身)联合发掘,共发现含有旧石器的地点11个,发掘和采集石制品2005件,哺乳动物化石27种,并发现了三枚“丁村人”牙齿化石。

后续发掘:1976年至1980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对丁村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将遗址的分布范围扩展到汾河两岸的多个阶地,发现了更多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遗址群。近年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丁村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九龙洞遗址、过水洞遗址和老虎坡遗址等重要遗迹。

三、遗址特点

文化遗存丰富:丁村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伴生的动物化石。这些遗存为研究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石器工业特征鲜明:丁村遗址的石器工业特征鲜明,早期和中期以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石核类型多样。晚期则出现了以燧石等精细原料制作的细石器工艺技术,进一步丰富了丁村遗址的文化内涵。

地质与地貌:丁村遗址地处临汾盆地南端,以柴庄隆起为屏障,与侯马盆地隔障相连。河谷内堆积着四级不同高度的阶地,遗址地层主要为中更新世红土和晚更新世黄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