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百姓对生活的要求不高,有一个安定居所,不饿肚子能吃饱饭就成,这也是生存活下去的最基本诉求,有一间能遮风避雨的黄泥墙草屋,几亩田地,娶上一门亲,屋前屋后种点蔬菜,养几只鸡羊就是整个大明百姓的生活常态,往往在纪事的小说,影视剧中所描绘的衣着整洁,吃穿不愁有很大的区别,毕竟是艺术加工,可不知对古人来说,绝大多数这一生从没走出过方圆几十里地,有些地方从出身到老去从没有出过村子。

往往看到在许多地方,把村子建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有意不跟外界交往,不是为了看风景,也不是为了过世外桃源的生活,而是无奈之举,因为社会结构的原因,为了避开各种兵灾,加上盗贼多如牛毛,能过上安全的生活,这种家族制管理也成为整个明朝的组成部分,一个族姓为一村,如果有一户外姓人家入村,就是外来户,会区别对待,而更多的是赶走,除非能得到村民的认同。所以说古时有离乡背井,故土难离等描写,当然也有从小生长在一个地方,产生感情而留恋的。说白了,还是官府不允许。

季氏作为郓城商贸城第一位女性文员,章子俊也很是重视,因为女性在古代,除了青楼外,出来打工的几乎没有,在这里又要吐槽某些电视剧了,一身女侠装扮在官府衙门中进进出出,上串下跳,还在大街上吆五喝六,在酒楼中豪饮,这些场景全是那些无良导演凭空幻想出来的,当不得真,古代女性最多只是在自家的商铺中照看店铺,或是摆个摊什么的。而正儿八经的做事却少之又少,哪怕是在私塾教书。

在平安镇这些年来,不知道动了多少嘴皮子,加上物质的鼓励,只有穷苦人家的女性出来做工的也少,况且是在山东郓城乎。

清涧县因依清涧河得名,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历代属驻兵之地,从唐代起为宽州,所以又称宽州城,清涧城的军事地位,“东据黄河,西绕黑水,钟楼、官山前后耸峙,延安扼险之地,冈陵重叠,溪谷深阻,左可致河东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势,北可控沙漠之地,屹为麟延之冲。”

正因为地势要冲,清涧城增筑是在大明洪武四年,改名为清涧,隶延绥镇榆林道。清涧城“北据山,东西南三面濒于水,东西二百九十步,南北二百七十步,周围三百五步,高连女墙三丈,厚一丈五尺,女墙四百六十四,敌台六,门三,东曰朝阳,南曰迎薰,北曰拱极。”筆趣庫

到了成化未年,因守军重点北移至绥德建府后,清涧城驻兵也跟着北移到了绥德,成了人口不到三千的小镇,昔日的繁华只能在城中日渐荒凉的戏台、石板路上的蹄印及车辙印上才能见证。

这几年来随着平安镇商贸的繁荣,清涧城慢慢热闹起来,成为商路上南下的一处停脚之地,此时的清涧县衙为知县马昂,注意目前清涧县朝廷设的是一个知县,而不是县令,从秦朝起县级是历代最低的行政机构,县级以下不设立正式官职。县的主要官员构成以县令县丞和县尉,主吏掾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