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俊带着美女护卫公上缨、丫鬟雅琴坐船再一次南下,这一路上每到一地,自有当地官府派出一队官兵护送,多则几十人人,少则四五人,不日就来到了江陵,作为六朝古都此时的南京缺少了点霸气,却更加繁华,船直接进入秦淮河,就近停靠在定淮门下,在码头上,雇了一辆马车就进城了,首先就去找昔日好友曹衡,想当初曹衡在京时没少来章府白吃白喝,这一次要好好找补回来,而李钧比之曹衡跟章子俊来说,关系似乎要远一些,所以第一站就找曹衡了。

定淮门去往大理寺有很长一段路,等于是横穿了整个南京城,自从南京作为了陪都后,这里就成了一个乐园,街市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足足一个时辰才到达大理寺,章子俊早就写好了一张拜帖,让公上缨递给了守门差役。

在古代,拜帖起源于汉代,当时是用削平的木条上呈写姓名、里居等,因而又称为“名刺”。造纸术发明以后,拜帖材料渐渐为纸质所取代。

人们贺年送的“名帖”用红纸书写称为“红单帖”,上面写上姓名送给亲朋好友,以示祝贺。派人送的,称“正帖”。把拜年帖子放在木匣子里送的,称为“拜匣”。被接收人家用纸袋以接帖,上面写着“接福”。从而成为民间过年的一大盛事。

像章子俊这样突然登门造访,就要先送拜贴为敬也。这种拜贴的书写方式就是表明身份,好让主家明白,比如:爵位+职位+籍贯+姓名+字+敬语+拜,说白了,就是通报姓名。

可是章子俊这个拜帖有些不同,按理说应该是这样写的。“平安伯前侍讲学士怀来卫章子俊敬一拜上。”共十八字,平安伯是表明身份爵位,前侍讲学士是曾任最高官职,怀来卫是章子俊的“出身”地,后面就是姓名加上字号。

而此时章子俊递上的拜帖却是这样写的,“昔日好友怀来卫章子俊敬一拜上曹衡左少卿大人”,省掉了爵位加职位,原因是章子俊本不喜高调,没有必要惊动南京府衙。

这可把二个门子衙役给看轻了,那衙役一手捋着下巴上黑密的胡子,一手拿着拜帖看,这不是来找曹大人打秋风的么?就僵在门口不动作,另一位也凑过来看,也是一样的表情,像这种拜帖看多了,大理寺衙门里面那么多的大人,每天都能收到商人、员外、一些公子哥这样的拜帖,最可气的就是一些破落户前来攀亲的,大喊大叫着某某老爷是俺侄儿,某某老爷是俺亲家公等等,所以那黑胡须衙役站着没动是在想,手里的这张纸是扔了呢,还是递进去。

公上缨从小在江湖上长大,当然看出缘由,又从腰间挖出一个银豆子说道:“劳烦差役大哥通报。”

公上缨这样做完全是下意识,人在江湖上不就是这样行事的么?可是在这位差役看来却不是这样认为,看着阶下一位年轻公子气质不凡,穿着却是很普通,粗布麻衣,一身湖绿秀才服,头上白色纶巾,看着是一位读书人,边上还有一位美人丫鬟到是很养眼,穿着比边上的这位公子哥好多了,一身的绸缎面,上身是暗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