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十一月,司马师正式奏请魏少帝曹芳出兵伐吴,虽然当时的曹芳内心里并不赞成大举出兵,可此刻他已然做不了魏国的主。

因为他发现司马师虽然表面上对自己倍加尊崇,然而真正对军国大事持有决策能力的人却并不是自己,而是司马师。起初曹芳也因有些政事的处理方式向司马师传达了自己的意思,可通常的结果总是这样:

意见一致的时候曹芳说了算,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则由司马师说了算。

这下子曹芳内心对司马家的好感,渐渐开始因为司马师的大权独揽而产生了变化,他觉得司马师似乎和曹爽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他更精明、更阴险、更善于操纵权势罢了。biqμgètν

尽管内心不愿意,但没有拒绝权力的曹芳还是下诏批准了南下征吴的战略计划,并且当朝宣布了司马师早已拟定好的将帅名单。

当时站在两列的群臣之中,大多数人迫于各种原因都站在了司马师的一边,至于高柔、王肃等老臣则保留了自己的意见,而那些表面上赞成司马师伐吴的臣子当中,有一个人的内心是颤颤不安的,这个人便是刚刚升任中书令的李丰。

自从贾充和司马昭的席宴之上引发了那场冲突之后,李丰就整日疑神疑鬼,认为司马师必然会因此而迁怒于自己,直到司马昭下令将贾充调任汲县担任典农中郎将后,这种不安在李丰的心中就愈发强烈起来,他觉得司马师越来越疏远自己,好像是在有意和自己拉开距离,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李丰很害怕自己什么时候也会遭到这种“流放”的待遇。

为此忐忑不安的他前往自己好友光禄勋张缉的家中拜访,想要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

张缉是曹芳皇后张氏的父亲,身为皇帝的国丈他对司马师的擅权专政、架空天子早就心生不满,而自己明明是皇亲国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势和地位,这让张缉的内心挣扎不已,可自己的实力远不如司马师,所以只能将不满隐藏在心里。

在张缉的亲自迎接之下,李丰来到了正厅之中,他本来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向张缉吐露,可当他走到正厅门口时,却发现厅内有另一名男子早就站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