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被解构 与 被安排(第3/12页)
章节报错
说一些自以为是、只有自己听得懂的无聊之语,正是配角浅间静水擅长做的事情。
“这幅宫廷画,且不论其在对《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这幅画中画上的超越,和已经领先时代的光影、构图等绘画技巧。这幅画最值得注意的,是它所表达的精神。”
浅间越过一众土豆们的头,看着佐佐木饶有兴致的眼神,顿了顿,继续说下去,
“福柯在1966年出版的知识考古学名著《词与物》的开篇,就谈过这幅画的哲学意义——主体性的消失。这幅画主体是什么呢?是c位的小公主吗?
“并不是。在这幅画里出现的9个人,有5个人——画家委拉斯开兹自己、玛格丽特小公主、远处路过的大臣、侏儒、侍从官,他们都投向了这幅画中画的观察者——我们本身,或者镜子里的西班牙国王与王后夫妇。
“显然,这幅《宫娥》的真正主体在画外。但委拉斯开兹做了剧透,把9人之上的另外两人——国王腓力四世与王后玛丽安娜,通过镜子画进了画中。
“所以,当我们看《宫娥》时,与这些人物视线交汇的瞬间,会感受到比《蒙娜丽莎》互相注视更着迷的体验。因为我们不能成为蒙娜丽莎,但我们可以在委拉斯开兹的画作里,被孺慕、敬畏、讨好的目光包围,成为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这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让我们重新回到这幅画的哲学意义上来。福柯认为我们和国王王后是这幅画中画观察和被观察主体,且因为我们都在画外,且视角重叠了,进而产生了观者的主体性消解——海德格尔曾提过【现象,是位置上的现象】。我们观者与国王王后在同一位置重合,现象重合——在福柯看来,我们属于表象的表象,因为我们并不能成为国王王后,我们只是和他们享受同一体验的幽灵。
“此刻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委拉斯开兹要这么画呢?当时的西班牙依然强势,好大喜功的国王,会允许每一个观赏画作的人,和他处于同一个位置吗?其实这幅画中画,里面还有着两幅画作——传言为鲁本斯创作的《密涅瓦惩罚阿拉克涅》以及《阿波罗战胜玛息阿》。密涅瓦是罗马版的雅典娜,作为神,她在第一幅画中,惩罚着挑战她纺织神权的女织工阿拉克涅;希腊神话里,比起太阳神权,艺术音乐的神权对阿波罗更重要,所以在第二幅画中,他将吹笛人玛息阿剥皮挂在了树上。
“神权不可侵犯,正如王权不可侵犯。而这个时候,这幅宫廷画,也被附上了一层讽刺意义。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率国崛起,英法逐渐取代了西班牙在世界舞台的位置;虽然腓力四世并不需要为西班牙的衰弱负主要责任,但他的称号从[地球之王]变成[庸主];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腓力四世死后,仅传一代,于1700年迎来终结;明面上的c位,玛格丽特小公主,没有活过21岁。国王的统治力,也正如主体性消失一样,消失于历史中。